close

  □晚報記者 祝玲 周柏伊 攝影報道
  “沒有安全隱患,逃生速度快,避免逃生人員和救援人員樓道對沖。 ”上周,在上海國際消防保安技術設備展覽會上,今年74歲滿頭白髮的周妙榮饒有興緻地向參觀者介紹自己的“寶貝”。這是他自主研發的高樓滑梯式逃生,據他介紹,從31層高樓滑至地面只需兩分鐘,這比樓道自行逃生要節約不少時間。
  周妙榮說,升級版得到一家企業支持,即將安裝在一棟31層大樓樓道里。在建的上海中心也與其聯繫過,對他的設備也很感興趣。
  逃生滑梯從5層升級到31層
  “整個設備完全機械化操作,不需要帶電作業,不受火災斷電影響。 ”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國際保安技術設備展覽會上,周妙榮介紹說,研發這套設備的目的就是高層逃生,在古美招商服務中心的消防通道里,只裝了5層樓,只能算是展示,用途不大,他的產品主要是要推廣到高層建築里。在建交委有關人士的支持下,一家開發商願拿出一棟31層的高樓給周妙榮做實驗。
  “每一層樓一個滑梯,到下一層轉彎的地方會有彎道鏈接,全部都已經在做了,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就可在高層安裝完畢。 ”周妙容說,這個產品得到不少人支持,但也有質疑。從5層到31層,不只是“長高”,還有很多地方進行了優化,如直道上的加速度要在彎道時減到接近零,樓梯間的高低落差造成的影響等,都比古美街道第一代產品更為科學與合理。
  “如果高層都安裝這種系統,將解決高層火災的逃生難題。 ”周妙榮說,正在建造的上海第一高樓上海中心也與他聯繫過。
  上海中心將進行可行性探討
  高層建築火災逃生及搶險救援,目前國內主要通過大型雲梯車及救生氣墊實施救援,但隨著高層建築數量、高度攀升,雲梯車及救生氣墊的救生高度十分有限,時常受到作業面積不足、高度空間不夠、操作要求高等因素影響,存在救援死角。據2011年統計,上海高層建築達到13903幢,其中超過100米的共459幢,其中包括234幢超高層公共建築,數量居世界第一。
  這一逃生系統能否得到市場認可?昨日,上海中心圖紙審核負責人施先生告訴記者,他確實聯繫過周妙榮,也開會討論過此事。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這套逃生系統沒有“消防認證”,而且在150層的超高層安裝這一系統,還要進行可行性的探討,測試安全繫數,如果有證,安裝的可能性還是有的。
  半年近百次試驗找準“三度”
  閔行古美街道招商服務中心的消防通道有些特別,從1樓至5樓安裝了類似“滑梯”的裝置。乍一看,這個不鏽鋼材質的裝置有點類似油煙機的管道。每層樓由兩個直道和一個彎道組成,平時直道收起來後緊貼樓梯扶手,彎道則懸置在樓道上方,不影響樓梯使用。只要扳動開關,幾秒鐘之後,伴隨著“砰砰”的聲音,直道全部展開落地,彎道也從半空中徐徐降落下來。這一裝置就是周妙榮的“高樓快速逃生滑梯”。
  見到周妙榮的時候,他正在研究新的圖紙,圖紙上一款供31層樓逃生的滑梯有了諸多改善。年近七旬的他早已白髮蒼蒼,但說起這款發明卻是激情四射。
  說起發明初衷,周妙榮仍心有餘悸,2010年的一天,周妙榮居住的高層發生火災,所幸火勢不大。 “我家住35樓,老愛人有骨刺,行動不便,小孫子還在幼兒園,也需要照顧。 ”此後,周妙榮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高樓火災逃生這一難題。“用簡單的辦法處理複雜問題。 ”國外有長筒襪似的逃生滑道,但是封閉式的,大家往一個洞里鑽。
  周妙榮想到了滑滑梯,如果把逃生滑道做成滑梯式,讓人們可以躺下來,就能夠避免火災中容易出現的煙多水多人多的問題。滑梯又是敞開式的,逃生者不僅在任何樓層都能加入滑梯行列,也不會被困在滑道里。
  基本原理想通後,他著手實驗。“整個設計最難的就在於聯動和轉彎處。 ”周妙榮是個邏輯思維很強的人,看明白逃生的主要矛盾後,他又對這個裝置的主要難點有了清晰的認識。
  聯動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決,但轉彎處的坡度、彎度、斜度沒有先例可循,只有一次一次調節、實驗。他依稀記得用了半年多時間,反覆測試近百次,終於找到最佳的“三度”——斜度25度,保證逃生者在轉彎時不被甩出去;坡度45度,使得在通過彎道時繼續滑行;55至60釐米的槽寬對應180度的拐角,保證在彎道處逃生者減速至幾乎為0。這樣的組合設計,讓逃生者在滑行時保持 “快—慢—快”的節奏,不會因為速度過快產生危險。
  產品研發出來後,周妙榮找了很多場地試行都被拒絕,最後是古美街道給予支持。去年,他自費5萬元左右在古美招商中心建造5層樓高的滑道樣品進行實驗。“每一樓層的逃生時間只需3秒至5秒。 ”周妙榮表示,產品安裝上去後,曾經做過一次實驗,讓一名年輕消防隊員從5樓往下跑,他則是乘坐滑道往下滑。當他順利到達一樓,消防隊員比他晚露面。
  上海消防:精神可嘉,可行性待研究
  對於周妙榮這套設備,上海消防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,一名退休工人如此熱愛消防事業,精神可嘉,但從科學角度來說,高層建築的樓道是火災中最主要也是最安全的逃生渠道。滑梯逃生設備沒有任何技術標準參照,可行性待研究,比如掛在樓梯間是否會影響樓梯通道,在疏散中怎麼保證安全,甚至有無這個必要,都有待進一步討論,如果真的要投入市場並不是簡單的安裝過程,有一段很長的程序要走。
  周妙榮說,這也是他目前遇到的瓶頸。他雖然已申請了國家專利和美國專利,但要投入市場,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。之所以叫創新產品,本身就沒有標準,現在只有企業標準,沒有國家標準。沒有標準就不能認證,不能推廣,不能商用。只有出台國家標準,產品才可以按國家標準來檢測,檢測通過才可以發消防認證,有認證才能打向市場。如今都在談創新,既然是創新產品,有關部門是否能夠有所扶持,儘快投入市場。
  (原標題:七旬翁自製“滑滑梯” 31樓逃生只需2分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00abodc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